燒嘴磚是按照不同的加熱工藝要求設計制造的燃燒設備,根據形狀、尺寸的不同來控制火焰的長度、形狀、剛度等,用于組織火焰形狀,使燃燒效果更好。目前,燒嘴磚是各種工業加熱爐的主要部件之一,燒嘴磚原結構一般為重質耐火磚或耐火澆注料結構,部分溫度較低的燒嘴采用輕質耐火磚+輕質隔熱材料的保溫結構,由于燒嘴磚重量大,安裝固定難度大,保溫效果差,散熱損失大,能源浪費嚴重,外壁溫度過高影響工作環境,而且燒嘴材料的抗熱震性能差,在使用中易出現裂紋和剝落,使用效果很不理想。
另外,燒嘴磚結構是蓄熱式燒嘴的關鍵技術之一,直接影響燒嘴燃燒效果,同時合理的結構還有利于長燒嘴使用壽命。因此,對燒嘴磚性能的技術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意義。燒嘴磚在使用過程中面臨的主要損毀原因,就是在熱冷交替下產生的梯度破壞,也是熱震穩定性的缺陷,正常使用中的燒嘴磚一方面作為火焰的輸出口,一方面又作為煙氣通往蓄熱室的輸入口,所以兩面反向疏松時存在溫差。
現如今我們研究在生產燒嘴磚時引入藍晶石、硅線石、紅柱石統稱三石礦物,作為抗熱震的主要原材料,三者化學式相同,為 AL2SiO3,化學成分:AL2O362. 93 %,SiO237. 07 % ,均屬硅酸鹽類,但其晶體結構各異。三石礦物在高溫下均不可逆轉化為莫來石和SiO2 ,并伴隨有體積效應,因晶體結構不同,在高溫下轉化為莫來石的溫度、時間、速度及體積效應均不同,轉化為莫來石的過程、形態、結晶方向也不同。本研制利用三石礦物這一優良的高溫性能來改善燒嘴磚的高溫燒后線變化及提高熱震穩定性。有資料表明,三石礦物以復合的形式加入燒嘴磚性能更優。本研制首先以藍晶石和硅線石按1:2的比例進行配料試驗,將藍晶石細磨成-180目的細粉,硅線石-100目的細粉。
可以看出,當硅線石∶藍晶石為1 ∶2 的比例時,燒嘴磚的強度較好,高溫燒后線變化率更小。這一點可以從硅線石、藍晶石的高溫分解溫度范圍及速度上來分析,藍晶石從1100 ℃開始分解,1300 ℃藍晶石分解加劇,在1400~1450 ℃已經進入快速分解和莫來石化、反應基本進行完全,且伴隨著16~18 %的體積效應,膨脹劇烈。而硅線石開始分解溫度約1350 ℃左右,到約1550 ℃才有所加快分解,莫來石生成量很小,反應速度很慢。由于藍晶石加入量較大,從而有效的抵消了高溫下的燒成收縮。燒嘴磚的高溫燒后強度較中溫燒后強度有所降低,一般認為這是三石礦物的分解和莫來石化后其結構比原來疏松所致。同時三石礦物的加入,燒嘴磚的熱震穩定性得到明顯改善,其原因一是:復相材料由于各礦物線膨脹系數的差異,導致在相的界面上產生微裂紋,其微裂紋的增韌機制可提高燒嘴磚的熱震穩定性;二是硅線石,藍晶石的線膨脹系數較小,它在高溫下相變為莫來石所得到的新相的線膨脹系數也小,轉變前后的晶相都對抗熱震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