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材料經常被用作高溫爐體的內襯材料,其損傷行為又通常被分為熱應力損傷、機械應力損傷、化學侵蝕損傷和碎塊損傷等幾個方面,耐火材料通常用常溫和高溫強度、熱震、抗折強度、彈性模量、內應力等性能指標來評價材料自身的損傷程度。但是由于不同行業窯爐的固有特征導致了內村耐火材料要承擔較大的內應力和沖擊,因此機械應力損傷是窯爐耐火材料的主要損傷機理,例如:擠壓應力損傷和剪切應力損傷。耐火材料基于自身材料的組成和應用行業的不同,其實損傷機理亦不相同,常見的耐火材料有高鋁質耐火材料、鎂鉻質耐火材料及鎂碳質耐火材料。本文在簡單介紹這三種耐火材料組成和應用特征。
高鋁質耐火材料的主要原料有高鋁礬土、硅線石族礦物、剛玉、合成莫來石等,結合劑為黏土,經過壓制成型后高溫燒制而成。高鋁耐火材料內部容易形成玻璃體和莫來石,基于玻璃體“近程有序,遠程無序”的分子結構特征,其會影響軟化溫度。高鋁耐火材料的性質主要依靠其組成和結構,其抗熱震性能則主要依靠莫來石相、玻璃相和剛玉的含量。具體來說,莫來石含量與抗熱震性能具有較好的線性相關系數,即莫來石含量越高,抗熱震性能越好。高鋁質耐火材料中 Al2O3 含量一般都在 48 %以上,基于 Al2O3 含量可分為三個等級,其中Ⅰ等的含量為 ≥75 %,Ⅱ等的含量為≥65%,Ⅲ等的含量為≥55 %。在Ⅰ等高鋁耐火材料制品內部,由于莫來石含量較少,并且莫來石自身熱膨脹系數較低,亦不能形成網絡結構,因而其抗熱震性能較差。在Ⅱ等和Ⅲ等高鋁耐火材料制品內部,則因為莫來石含量原因而具有相對較好的抗熱震性能。高鋁質耐火材料主要用于鼓風爐、反射爐、水泥回轉窯內襯,也常用于平爐蓄熱式格子磚和澆注系統用的塞頭等。
鎂鉻質耐火材料的主要原料為氧化鎂(MgO) 和氧化鉻(Cr2O3):其中通過純度較高的鉻礦和鎂砂經過高溫反應生成方鎂石和尖晶石等高溫礦物相直接結合的鎂鉻轉為直接結合鎂鉻磚,這一類型磚體的高溫強度和抗渣性能較好。通過電熔鎂鉻砂為原料,根據一定配比經過高壓成型和高溫燒結而成的為電熔再結合鎂鉻磚,這一類型磚體內部方鎂石和尖晶石等高溫礦物相直接結合程度高,雜質含量少,具有優異的高溫強度和體積穩定性、耐腐蝕性、抗侵蝕性;而采用部分電熔鎂鉻砂為原料的則為半電熔再結合鎂鉻質耐火材料。然而鎂鉻質耐火材料在使用中因其組成會產生六價鉻氧化物,對人體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作用,應用過程中應當盡力做好防護措施。
鎂碳質耐火材料的主要原料為高純度鎂砂粉、碳材料(例如;石墨)和瀝青及樹脂等,根據一定的配比熱混成型后,再經過300℃高溫烘干,使得瀝青或樹脂可碳化結合成網絡結構。為了防止鎂碳質耐火材料內部碳的氧化,經常添加鋁、硅、鎂、氮化硼等添加劑,添加量低于 5 %(質量比)。通常情況下,若石墨添加量過少(小于10 %),材料內部連續的碳質網絡結構不易形成,故不能充分發揮其功效;若石墨添加量過多(大于 20 %),材料不易成型,且燒結后容易存在裂紋和氧化,故石墨的添加量才是原料組成的關鍵因素。鎂碳質耐火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渣性和抗熱震性能,其被廣泛應用于煉鋼行業的多個領域,例如:氧化轉爐的爐襯、高功率電爐爐墻、出鋼口、鋼包內襯等。